在现代战争中,首脑机关及其驻地一直是敌人轰炸和射击的重点目标之一。无论何时,首都的政治中心往往是敌军破坏与打击的首要目标。
1941年12月的南京,作为战时的首都,已失去了最高统帅蒋介石的身影。蒋介石与其他中央官员早已飞离南京。此时,南京的最高指挥官,成了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,他肩负起了城市的防卫与指挥责任。
唐生智的官邸位于南京鼓楼北面的百子亭巷,靠近风景秀丽的玄武湖。虽然这个地方离南京卫戍司令部的铁道部不远,且位于以鼓楼为中心的干道旁,但这里的战略地位并不十分显眼。唐生智在这里办公已经有惯例,他的身边常常有一些主要参谋一起工作。虽然院内建有防空洞,但仅适合应急避难,无法长期使用。战斗紧张时,尽管警报响起,爆炸声不断,唐生智与他的参谋们并不急于躲入防空洞,他们选择留在办公室继续工作。
展开剩余83%12月7日,这一天注定不平凡。当天清晨,蒋介石乘坐的美龄号专机或许还在皖赣上空飞行,日军的轰炸机已经悄然向南京飞来。唐公馆成为了日机的轰炸目标。轰炸机在唐公馆上空盘旋,轰炸的烈火几乎摧毁了周围的一切。玄武门旁的城墙垛口受损,中央路的居民区和商店被火焰吞噬。唐公馆附近的高射炮密集开火,与敌机展开殊死搏斗。
唐公馆的参谋们面对突如其来的炸弹并未惊慌失措。办公桌上的文件飞舞,窗户玻璃炸裂,但大家依旧镇定自若,清理现场后继续投入工作。唐生智从内厅走来,看着一片狼藉的办公室,依然保持冷静,他没有下令撤离,继续坚持在这里指挥。
次日深夜,城市虽然在白天的轰炸后进入短暂的宁静,市民们已经疲惫不堪地进入了梦乡。然而,突如其来的警报声又打破了这份宁静。人们在惊恐中再次面对不确定的危险。唐公馆再次成为日军的轰炸目标。炸弹和炮弹将公馆的门窗震得粉碎,办公室里的物品四散飞扬。
面对这次空袭,参谋科长谭道平提出担忧,认为敌机可能已经察觉到唐公馆的位置。但唐生智依然冷静应对:“我不能因为几颗炸弹就撤离。”他说完后,他踱步在乱糟糟的办公室里,看着满地的碎片,淡然补充道:“如果你们觉得这里不安全,可以去铁道部地下室。我留在这里。”在敌机的轰炸暂时停止后,天边露出微弱的晨光,唐生智的参谋们被命令撤到铁道部地下室继续工作,而唐生智则坚持留在公馆,直到最后一刻。
光华门,位于南京东南角,是保卫南京的一场激烈战斗的前线。它是一座古老的城楼,原名正阳门,建造时位于明代皇城外的宽阔御道尽头。虽然明代的皇宫已被摧毁,光华门依然屹立不倒。这座古老的建筑,面对的是现代化战争的洗礼。在战时,城楼周围被铁丝网围绕,沙袋堆积,士兵们手持武器严阵以待。
光华门是南京守军东线与南线阵地的交汇点,担负着至关重要的防线。驻守的部队包括教导总队、第八十七师、第八十八师以及第一五六师的机动部队。敌军从淳化向光华门进攻,指挥官是日军第九师团的井出宣时。12月8日晚,日军趁着空隙占领了高桥门、七桥瓮等地。9日黎明,敌军前锋已抵达光华门的护城河南岸。
随着敌军的攻击,敌机出现在光华门上空,投下炸弹,扫射机枪。炸弹在护城河中爆炸,水柱冲天。机枪的子弹击打在古老的城墙上,墙体上留下了无数弹痕。敌人猛烈的炮火穿透了光华门的大门,打穿了城墙,100余名日军趁机爬进城门,向城内开火。
中国守军顽强抵抗,与入城的敌军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。日军被逐一消灭,破洞也被迅速修补,但这场修补战斗无休无止,城门再度被敌人打破。
日军重型坦克不断冲击光华门城楼,但中国士兵以坚韧的步枪火力回击。然而,中国兵的步枪在厚重的铁甲坦克面前显得无力,最后是卫戍总部调来小型钢炮,才遏制住了敌人的攻击。
在这场恶战中,第八十八师损失惨重。一天内,300名官兵牺牲,许多连队指挥官阵亡。剩余的官兵毫不退缩,继续奋勇杀敌。尤其是一个连队,在连长、代理连长先后牺牲后,黄自强排长带领仅存18人的队伍继续坚守阵地,誓死保卫光华门。
傍晚时分,增援宪兵部队带来了新的火力支援。宪兵们在烈火中奋勇反击,机枪和手榴弹的火力将敌人打得四散溃逃。敌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,传令兵骑自行车向指挥官报告,日军撤退命令下达。
12月9日的光华门战斗,是中国士兵不屈的精神的见证。这一天,不仅有中国士兵血肉之躯的英勇抗争,还有一段敢死队员的壮烈事迹。在光华门的东侧,有一座小面粉厂成为敌军制高点的威胁。为了消除这一隐患,指挥官决定派出敢死队员摧毁它。尽管任务危险,仍然有士兵自愿前往,誓死完成任务。
士兵们以惊人的勇气,毫不畏惧地执行任务,最终成功将面粉厂烧毁。在敌人冲过来时,面粉厂在火光中爆炸,陷入一片火海,敌军无力再占领这一重要位置。尽管这场战斗极其残酷,但最终,光华门的守卫战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。
此时,夜幕下的光华门城楼仍然矗立,见证了这场战斗的沉重与伟大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盈立证券-炒股怎么加杠杆-配资短线炒股-正规配资论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