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曾是清朝朝堂之上的一品大员,手握重权、风光无限,谁也想不到,晚年的他却以最屈辱的方式死在异国他乡。
被英军俘虏后,他竟被押往印度,关进铁笼,任人嘲笑如同“耍猴”一般,最终连尸骨都未能带回故土。
一代权臣,为何落得如此下场?
从书生到封疆大吏的逆袭之路湖北汉阳一个书香门第里,小叶名琛正在父亲的督促下苦读诗书。
他天资聪颖,记忆力惊人,别的孩子还在玩泥巴的时候,他已经能倒背如流四书五经了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,道光三年,年轻的叶名琛一举考中乡试第二名,整个汉阳城都轰动了。
展开剩余91%十二年后的道光十五年,叶名琛又顺利通过会试,成为进士。
从此踏上仕途,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。
刚入官场的叶名琛勤勉认真,处理政务井井有条,很快就得到上司赏识。
1840年,正值鸦片战争爆发,朝廷急需能臣干将,叶名琛因为政绩突出被调任江西盐法道。
在江西任上,叶名琛展现出了非凡的行政才能。
他整顿盐务,打击私盐贩子,让江西的盐税收入大幅增加。
朝廷看在眼里,记在心里。
道光二十八年,一纸调令把他送到了风口浪尖的广东,担任广东巡抚。
血雨腥风中的铁腕总督1851年,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举起反清大旗,太平天国运动如火如荼。
广东作为邻省,各地也是匪患四起。
英德县的土匪公然打家劫舍,搞得民不聊生。
叶名琛二话不说,亲自带兵剿匪。
他的作战风格就一个字:狠。
罗镜会的匪首吴三刚在英德县立足,叶名琛就派精兵强将把他的老巢端了。
吴三被斩首示众,脑袋挂在城门上整整三天。
罗镜会的大头目凌十八听说后,想要为兄弟报仇。
叶名琛早有准备,联合其他地区的官兵,来了个瓮中捉鳖,凌十八和他的几百个手下全部被消灭。
这些"战功"让咸丰皇帝龙颜大悦,直接提拔叶名琛为两广总督,官居从一品。
手握重权的叶名琛镇压起义军更加卖力了。
据统计,在他任职期间,被杀的起义军和"匪徒"多达数万人。
广州城外经常能看到成堆的人头,血腥味弥漫在空气中久久不散。
玻璃瓶里的囚徒1858年底,叶名琛被五花大绑押上了英国军舰。
船要开往印度加尔各答,那是英国在亚洲最重要的殖民地。
临行前,叶名琛异常平静,只是嘱咐家人多准备些干粮。
他知道,这一去恐怕再也回不来了。
海上的日子并不好过。
叶名琛从小在内陆长大,哪里经得起大海的颠簸。
他吐得昏天黑地,整个人瘦了一大圈。
英国士兵看他这副模样,有些人还挺同情他。
毕竟这是个硬汉,宁死不降的硬汉。
到了加尔各答,英国人想出了一个极其恶毒的主意。
他们找来一个巨大的玻璃瓶,足有一人多高,把叶名琛关了进去。
每天推着这个"人体展览品"在大街上游行,让印度人、英国人还有其他殖民地的人来围观。
玻璃瓶里的叶名琛保持着最后的尊严。
他笔直地坐着,目不斜视,任凭外面的人如何嘲笑辱骂。
有人朝他吐口水,有人拿石头砸玻璃瓶,他都不为所动。
英国人想让他开口求饶,想让他下跪投降,可叶名琛就是不说一个字。
在印度的日子里,叶名琛靠着从广州带来的干粮度日。
吃完了就再也不碰英国人给的任何食物。
他宁愿饿着,也不愿意吃"敌人"的东西。
每当有人告诉他国内的消息,听到清军打了败仗,他就长吁短叹;听到打了胜仗,脸上才会露出一丝欣慰的神色。
抗英斗争的短暂辉煌时间倒回到1856年,"亚罗号"事件爆发。
广东水师在例行检查时,发现一艘可疑船只上藏着通缉犯。
英国人跳出来说这是他们的船,要求叶名琛道歉。
叶名琛一查,这船的英国执照早就过期了,而且船上根本没挂英国国旗。
他当场拒绝道歉,态度强硬。
英国人恼羞成怒,两天后就开始炮轰广州城。
第二次鸦片战争就这样打响了。
面对来势汹汹的英军,叶名琛展现出了他的军事才能。
他利用广州原有的保甲制度,建立起严密的情报网。
短短几天内,就抓出了八十多个给英国人通风报信的汉奸。
叶名琛还给广州市民发"身份证",没有证件的一律不准进城。
这一招让英国间谍无处藏身。
他还派出大批探子假扮商人潜入香港,每周汇报一次英军动向。
凭借这些情报,清军在初期打得英军节节败退。
最精彩的一仗发生在1851年1月。
叶名琛派出一支特种部队,乔装打扮潜入香港,趁夜色偷袭英军营地。
一个英军军官当场毙命,营地里一片混乱。
更绝的是,他们还在英国人的面包里下了砒霜。
消息传开后,香港的英国人吓得魂飞魄散,大批人逃到澳门避难。
四个多月的对峙中,英军始终无法攻入广州城一步。
叶名琛甚至开出赏格:斩杀一个英军人头赏银三十两。
这极大鼓舞了清军士气,英国人被打得抱头鼠窜。
法国人本想来帮忙,看到这架势,赶紧撤回香港保存实力去了。
一纸诏书断送大好局面胜利的消息传到北京,咸丰皇帝的反应却让人大跌眼镜。
他不是嘉奖叶名琛,反而下了一道严厉的诏书:立即停战,不得再挑起事端!原来,咸丰帝害怕彻底得罪英国人,担心他们会派更多军队来报复。
叶名琛接到诏书时,正准备乘胜追击收复香港。
皇帝的命令如同一盆冷水浇在头上。
可是圣旨难违,他只能咬牙停战。
这一停,给了英军喘息之机。
他们从印度调来大批援军,实力大增。
更要命的是,朝廷不但不支援,反而克扣军饷。
叶名琛手下无兵可用,府库无银可支。
这个消息不知怎么泄露了出去,一个汉奸跑去告诉英国人:叶名琛现在是外强中干,正是进攻的好时机。
英军得到情报后,立即发动总攻。
这次他们有备而来,清军节节败退。
广州城最终还是被攻破了。
叶名琛退守总督府,誓死不降。
英军冲进来时,看到他端坐在大堂上,面不改色。
被俘后,朝廷的反应更是让人心寒。
咸丰帝不但不想办法营救,反而下旨革去叶名琛所有官职,说他是祸国殃民的罪人,英国人爱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。
曾经为朝廷出生入死的忠臣,就这样被无情抛弃了。
1859年4月的一天,加尔各答的早晨格外安静。
玻璃瓶里的叶名琛已经多日不曾动弹。
英国看守打开瓶子一看,这位倔强的老人已经断气了。
他是绝食而死的,至死都没有向侵略者低过头。
结语叶名琛死后,尸骨就埋在了印度的荒郊野外,连个墓碑都没有。
英国人把他的死讯传回广州,还添油加醋地抹黑他,说他是个昏官暴吏。
可历史是公正的,时间会还原真相。
这个宁死不屈的老人,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气节。
他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悲剧,更是那个腐朽王朝的缩影。
信息来源: 本文根据《清史稿》、《鸦片战争史料选编》、《第二次鸦片战争档案史料》等。发布于:山东省盈立证券-炒股怎么加杠杆-配资短线炒股-正规配资论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