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26日下午,作为首款自主可控的教育垂类大模型,“启创·InnoSpark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”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智能教育论坛发布。由华东师范大学与上海创智学院联合研发的该版教育大模型,基于“千问”基座自研,深度聚焦教育场景,不仅是知识库,更是智慧导师。
论坛上,同济大学党委书记、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指出,人工智能已成为21世纪最具挑战性、最具催化力、最具赋能特征的战略性技术,对教育而言,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成为必然趋势,将重新构想和创建未来教育发展的新格局。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周大旺表示,2025年是全球智能教育元年,中国围绕“学AI、用AI、创AI、护AI”实施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,强化人工智能人才培养、场景应用和规范治理,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。
“教育的本质仍是唤醒灵魂,要探索育人方式从无差别的‘知识点灌输’,到大规模个性化的‘思维晋级’转变。”华东师大校长、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旭红说。校党委书记梅兵认为,教育大模型不仅是技术工具,更是支撑未来教育生态重构的“新基座”,是人工智能教育全场景、全流程的关键基础设施。
相比通用大模型,“启创·Innospark”在塑造正确价值观、培养创新思维、实现因材施教方面优势显著。现场技术演示中,教育大模型1.0版实时生成启发式数学讲题与古诗文创作辅导案例,展现“人机协同”新范式。研发团队负责人周爱民教授表示,“今年9月备案完成后,模型将开放教案设计、作业批改等核心功能,成为百万教师的‘智能伙伴’。”
周爱民教授。
教育大模型团队首席专家,华东师大终身教授、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阐释模型三大核心突破:首先是价值观引领,基于10万+教育语料训练,融入中国特色育人导向;其次是创造力培养,创新引入神经坍缩理论,破解教育数据长尾分布难题;再次是个性化学习,支持跨学科教案生成、学情诊断与情感交互。与会专家认为,未来,教育领域有望迎来从“标准化生产”到“个性化生长”的深刻变革,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奠定坚实基础。
袁振国教授。
WAIC智能教育论坛以“智能教育在中国:大模型、好案例、新产品”为主题,汇聚全球顶尖学者、教育实践者及产业代表近2000人参会。论坛同步呈现智能教育“中国实践”全景图,面向全国征集千余份“智能教育在中国”示范案例,覆盖31个省级行政区。现场进行了优秀案例表彰,发布了“智能教育在中国”基础教育案例十大热点与未来趋势。论坛还正式发布全国首套《大中小一体化人工智能通识教材》,覆盖基础教育、职业教育、高等教育全学段, 填补K-16阶段AI素养培养空白。
解放日报·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,这是华东师范大学连续五年主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智能教育论坛。其2021年首创“三维智适应学习系统”,提出“有温度的智能教育”;2022年发布《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标准》,建立7所师范院校协同中心;2023年牵头研制全球首套教育通用AI大模型标准;2024年成立“教育数字化转型千校联盟”,覆盖长三角千所中小学;今年,垂类大模型“启创·InnoSpark”问世,构建智能教育中国范式。
盈立证券-炒股怎么加杠杆-配资短线炒股-正规配资论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