结直肠癌筛查:早期发现的关键
结直肠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,发病率位居第三,死亡率高居第二,严重威胁人类健康。近年来,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,结直肠癌发病率不断上升,且呈现年轻化趋势。在我国,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率较低,许多患者直至出现明显症状才就医,确诊时往往已进入中晚期。结直肠癌的发生多遵循“腺瘤-癌前病变-癌”的规律,这一过程通常长达5至20年,为早期诊断和临床干预提供了宝贵的时间窗口。在这一窗口期进行有效的早期筛查,实现早发现、早治疗,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,降低死亡率,延长患者生存期并改善生活质量。
如何进行结直肠癌筛查?
目前主流的筛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类:
一、 问卷风险评估此方法通过评估个体风险因素进行初步分层筛选。
展开剩余81%结直肠癌筛查高危因素量化问卷(HRFQ):详见下表。
亚太结直肠筛查评分(APCS):该问卷基于年龄、性别、结直肠癌家族史和吸烟史4项危险因素进行评分(详见下表)。
筛查建议: 对于问卷评估结果为高风险人群者,推荐进行结直肠镜检查以便必要时进行活检或息肉切除术。
优缺点评价: 问卷调查操作简便,便于大规模人群初步筛查。但其风险分层准确性存在局限,建议与其他筛查方法联合应用。此外,其结果易受受访者填写态度(如理解偏差、应答意愿)及记忆模糊等主观因素影响,可能导致数据失真或不准确。
二、 粪便检测通过检测粪便样本中的特定标志物进行筛查。
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(FIT):核心技术是利用特异性抗体检测粪便中的人体血红蛋白,用于提示潜在的肠道疾病(包括炎症、息肉或癌变)。FIT具有成本低廉、操作简便、快速高效、准确性较好的优点。筛查建议: 推荐50至75岁人群每年进行一次FIT筛查。结果处理: FIT检测阳性者,需进一步接受结直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。
多靶点粪便DNA检测(FIT-DNA):该技术结合检测粪便脱落细胞的DNA突变(如KRAS基因突变、NDRG4和BMP3基因甲基化等)和FIT,生成综合风险评分。筛查建议: 由于检测需在中心实验室进行且成本较高,建议仅在资源和条件允许的地区,针对特定目标人群(根据风险评估而定),每1-3年进行一次(具体间隔可参考指南或基于风险)。结果处理: 阳性结果同样需结肠镜确诊。
三、 血液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特定肿瘤相关标志物进行筛查。
Septin9基因甲基化检测:结直肠肿瘤细胞会将发生甲基化的Septin9基因片段释放入外周血循环。该检测对早期结直肠癌具有较高的灵敏度。
循环肿瘤DNA(ctDNA)检测:循环游离DNA(cfDNA)是存在于血液等多种体液中的细胞外DNA片段。ctDNA特指来源于肿瘤细胞的cfDNA,由肿瘤细胞凋亡、坏死或循环肿瘤细胞裂解释放。ctDNA检测具有特异性高、灵敏度高的优势,能较好反映肿瘤异质性,可用于结直肠癌早期筛查。然而,该技术目前成本高昂、操作复杂。
肿瘤标志物检测:肿瘤标志物是指由肿瘤细胞异常产生或机体对肿瘤反应产生的物质,其在肿瘤组织中显著升高而在正常组织中含量极低或缺失。常用结直肠癌相关血液标志物包括CEA、CA19-9等。优点: 检测方式简便、无创、成本相对较低。临床应用: 主要用于辅助恶性肿瘤的筛查、诊断、疗效监测和预后评估,常作为辅助手段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。
四、 内镜检查通过光学器械直接观察结直肠黏膜并进行干预。
结肠镜检查:作为当前研究和临床实践中的“金标准”,结肠镜能让内镜医师在直视下全面观察整个结直肠黏膜,并对发现的息肉或可疑病变进行即时切除(息肉切除术)或活检取样以明确病理诊断。缺点: 具有侵入性,检查前肠道准备要求高(较为繁琐),成本较高,且存在一定的穿孔与出血风险。关键点: 高质量的结肠镜检查至关重要,直接影响筛查效果。
乙状结肠镜检查:主要检查范围包括直肠、乙状结肠和降结肠下部(通常可达脾曲附近)。优点: 肠道准备要求相对较低,操作时间较短,技术难度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结肠镜,对远端结直肠(直肠、乙状结肠及降结肠远端)疾病的检出率高。局限性: 无法检查近端结肠(升结肠、横结肠)。
五、 影像学检查利用影像学技术间接观察结直肠结构。
多层螺旋CT结肠成像(CT Colonography, CTC / 虚拟结肠镜):这是一种无创的放射学检查技术,利用多层螺旋CT扫描并应用二维、三维重建、仿真内窥镜及容积再现技术,详细评估结直肠病变及其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。核心优势: 能精确进行肿瘤的局部(T分期)和远处转移(M分期)评估,尤其对T3~T4期肿瘤的检测敏感性较高。特别适用于评估因梗阻性肿瘤导致内镜无法通过的近端肠段情况,或作为结肠镜禁忌/未完成者的替代方案。缺点: 不具备治疗功能(如切除息肉、活检),存在电离辐射风险。筛查建议: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,可作为替代方案每3~5年进行一次。
总结与建议结直肠癌筛查是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措施。个体应结合自身年龄、风险因素(家族史、个人史等)、当地医疗资源可用性以及各种筛查方法的特点(准确性、成本、侵入性、便利性等),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宜的筛查方案。核心目标是实现早筛查、早发现、早治疗,从而显著提高治愈率或实现长期有效控制,最终达到延长生存期、提升生活质量的根本目的。
发布于:北京市盈立证券-炒股怎么加杠杆-配资短线炒股-正规配资论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